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海北KTV招聘网 > 海北热点资讯 > 海北励志/美文 >  于是带着酒和鱼再次在赤壁下面游览江里的流水发出声响两岸陡峭的

于是带着酒和鱼再次在赤壁下面游览江里的流水发出声响两岸陡峭的

2022-12-07 18:51:09 发布 浏览 273 次

于是带着酒和鱼,再次在赤壁下面游览。江里的流水发出声响,两岸陡峭的崖壁高达千尺。山显得高了,月显得小了,江水退落,石头显露出来。才过了多少日子啊,江上的景象却不能再辨认了。我就提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稠密的野草,蹲在宛如虎豹的山石上,行走在盘曲、古老的树林中间;爬上鹘鸟建造高巢的崖壁,俯身下看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不能跟着我上来。我高声长啸,草木震荡,山谷回响,风起浪涌。我也感到凄凉悲伤、阴森恐怖,害怕得不能停留了。回转身来登上小船,漂浮到江心,让它停到哪里就在哪里休息。这时快到半夜了,向四周望去,寂寞空虚。恰好有一只孤鹤,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面飞来,翅膀有如车轮,黑色的裙子,白色的上衣,戛然长叫一声,擦过我的小船,一直向西面飞去。

过了一会儿,我和客人离船登岸,客人辞去,我也睡觉。梦见一个道士,穿着羽衣,飘然轻快地经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行礼,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不回答。哎呀!我明白了!“昨天晚上,叫着从我船上飞过去的,不就是您么?”道士回过头来笑了笑,我也惊醒了。打开房门一看,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

六国论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注释】 苏辙(1039—1112):字子由,苏洵的儿子,苏轼的弟弟。宋仁宗嘉祐进士,累官尚书右丞、门下侍郎。他是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一。世人称他和他的父、兄为“三苏”。政治态度与苏轼一致,文学成就不及苏轼。著有《栾城集》。六国世家:六国,指齐、楚、燕、赵、魏、韩。世家,《史记》中传记的一体。主要是记叙世袭封国的诸侯的事迹。六国在《史记》里均有“世家”。窃:私下。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山西:古地区名。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西为山西,与当时所谓关中含义相同。深思远虑:形容深入而周密地思考。亦作“深思熟虑”。咎(jiù):责怪。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注释】 郊:邑外为郊。周制,离都城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下面的“野”,也是指郊。这里是指韩、魏两国的境内。塞(sè):阻挡。冲:交通要道。蔽:遮挡,掩护。山东:古地区名,与“山西”相对。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与当时的所谓关东含义相同。这里泛指战国时秦以外的六国领土。范雎(jū):战国时魏人,化名张禄入秦。秦昭王四十一年(前266)任秦相,封于应,称应侯。主张远交近攻,歼灭敌国主力。商鞅(约前390—前338):卫国人,公孙氏,名鞅,亦称卫鞅。入秦游说秦孝公,两次实行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封于商,号商君,故称商鞅。秦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昭王(前324—前251):即秦昭襄王。刚:即刚城,故址在今山东省宁阳县境内。寿,在今山东省郓城县境内。刚、寿,当时属齐国。委:委托,让。也可以释为“放弃”。这句的意思是,诸侯放弃韩魏,不予援救,让韩魏单独抵抗强秦。区区:形容很小。折:受挫折。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

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注释】 藉:凭借,依靠。摈(bìn):排斥。佐:辅助。以二国委秦:意思是,把抵抗秦国的事托付韩魏。这里不能理解为:把二国放弃给秦。阴助:暗地相助。急:指秦国进攻的危急局势。疆场:国界。伺:等待。隙:空子,时机。

【译文】 我曾读过《史记》中关于齐、楚、燕、赵、韩、魏六个诸侯国诸侯王的传记,心里暗自感到奇怪:这六个诸侯国凭着五倍于秦国的国土、十倍于秦国的人口,发誓举全国之力向西进发,攻打崤山西面仅仅占据千里之地的秦国,竟然难免于败亡。我常常对这个问题陷入深思,觉得一定有个可以让诸侯国保全自己的办法。为此,我也未尝不将此归咎于当时的一班谋士,是他们考虑时局忧患太过粗疏,对有利一面见识肤浅,更重要的是他们完全不了解当时的形势啊。

秦国要和诸侯国争夺天下,重点不在齐、楚、燕、赵四国,而在于韩、魏两国的边境;诸侯国要和秦国争夺天下,重点也不在齐、楚、燕、赵四国,同样在于韩、魏两国的边境。秦国边境有着韩、魏两国,就像人患了心腹疾病一样。韩、魏两国正当秦国的冲要所在,又遮蔽掩护了崤山以东的其他四个诸侯国。因此,世人最看重的地区,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重要的了。当初,秦国采纳谋士范雎的主张收服了韩国,采纳谋士商鞅的主张收服了魏国。秦昭王在还没有让韩国、魏国归心之前,就冒昧出兵攻打齐国的刚、寿一带,范雎对此深感忧虑担心。这样,秦国所忌惮的是什么,就显而易见了。

秦对燕国、赵国用兵,对秦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他国的首都,如果燕、赵两国在前面阻挡,韩、魏两国又乘机从后阻截,这确实是冒险的举动。然而事实上,秦国攻打燕国、赵国,并没有对韩、魏两国的担心,原因即在于韩、魏两国已经归附秦国了。韩国、魏国作为诸侯国的屏障,居然让秦国人在他们的国境内自由出入,这难道是明察天下形势的行为吗?让区区的韩、魏两个小国,去阻挡凶狼饿虎般的暴秦,他们怎么会不败亡而投降秦国呢?韩、魏两国败亡归附秦国,其后秦国人可以将军队直通东部的四个诸侯国,从而使天下都饱受战乱之祸。

韩、魏两国不能单独阻挡住强秦,其他诸侯国却必须凭借他们来遮挡西边的秦国;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厚待亲近韩、魏来阻挡秦国。这样,秦国不敢越过韩、魏窥伺齐、楚、燕、赵四国,齐、楚、燕、赵四国就可以借此保全国家。让四个没有战事的诸侯国,来帮助正面直对强秦的韩、魏两国,使韩、魏两国没有东面受敌的担忧,从而为天下挺身而出阻挡秦军。让韩、魏两国与秦国作战,齐、楚、燕、赵四国可以在国内休养生息,暗中帮助解决韩、魏两国的燃眉之急。如果这样的话,可以应对任何困难,他秦国又能干什么呢?

事实却是,诸侯国不知道从这个角度出发,却贪图疆域上那些尺寸大小的蝇头小利,不惜背弃毁坏盟约,来自相残杀。这样,秦国军队还没出征,诸侯六国就已经陷入困顿了;这直接导致秦国借着六国疲困的可乘之机,攻占了他们的国家,能不令人觉得悲痛吗?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