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发狂的人不能避开水火这样的灾难,而要跳过沟渎这样危险的地方,难道是没有形体、精神、元气、意念了吗?然而只是使用不同罢了。精神失去应该守护的位置,而离开了它的原来外、内居留的地方,因此举止不能适当,动静不能适中,使枯朽的形体终身兜转在崎岖不平的门径之内,而跌倒在大壑和陷阱之中。虽然他的生存和一般人没有不同,然而却免不了要被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形体和精神互相离开的缘故。因此由精神作主宰的,形体相随着而获得便利;由形体来制约的,精神随之而受到危害。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被权势名利所诱惑,迷恋于名声地位,却希望凭着超人的智慧,在世上立于高位,那么精神一天天消耗而越离越远,长久沉溺在其中而无法复还。形体关闭,内心抗拒,那么精神便无法进入了。所以天下时常有盲目狂妄而自我丧失的祸患存在,这就像蜡烛(形体)一样,火焰(精神)愈燃烧而消失得愈快。形体、精神、元气、意念,淡漠安静一天天充实的人,就会强健;精神烦躁一天天消耗的人,就会衰老。所以有道德的人经常保养他的精神,柔和他的气志,平静他的形体,而和自然之道一起盛衰升降。静漠的时候就要放纵它,急迫的时候便使用它。放纵的时候就像衣服自然下垂,使用的时候就像发动弩机。如果像这样,那么万物的变化没有不能顺应对待的,而各种事物的变动没有不能适应的了。
第二卷 俶真训
【题解】
高诱注:“俶,始也。真,实也,说道之实,始于无有,化育于有。”
本训是《淮南子》的宇宙起源论。文中把从天地开辟到万物形成,由近及远分成三个阶段。又把现实世界从“无”到“有”四个发展阶段做了横的剖析。这是对《庄子·齐物论》宇宙观的进一步深化。这种宇宙发展论虽不符合科学实际,但是它把宇宙的发展归结为物质世界的发展变化,这就从上帝造物说的传统观念中解放了出来。
文中把上古历史分为至德之世、伏牺氏、神农黄帝、昆吾夏后、周室之衰五个阶段。指出随着社会发展,纯朴消失,争斗不休,道德沦丧,失去人性的根本。其中虽有崇古非今的倾向,但也包含了肯定平等、公正、互助等积极思想。只有“内修道术”,而不“外饰仁义”,“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遗物反己”,才能返回到“俶真”状态。
陶方琦《淮南许注异同诂》:(此)“乃高注本也。”
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有有者,有无者,有未始有有无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