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城录》主要论述的是在火炮应用于攻城作战以后,如何守城的防御理论和实践。同冷兵器攻城作战相比,《守城录》的守城防御作战理论具有一些新的内容。
变革旧的“城池之制”。在火炮应用于攻城作战以后,对于旧的城防设施应该进行变革,保留利于防御的部分,改革不利于防御的部分。改革旧的“城池之制”,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增强城市防御炮击的能力,二是城防设施必须有利于对敌人进行反攻。陈规提出,为了便于反攻,守城时应大开城门,将城濠填平。这是对旧的守城方法的大胆改革。
充分发挥火炮在守城中的作用。陈规认为,火炮既是攻城的利器,也是守城的利器。陈规提出,在守城时,当敌人用火炮攻城时,城内也应“用火炮与之相对施放”,以炮制炮,充分发挥火炮的作用。
陈规十分重视守城的准备。他主张善守,反对死守。守城的一方在敌人未进攻之前,应该做好精神和物质上的各种准备,周密考虑守城的计划,做到敌人设一计攻城,守城者可以用几个方案来对付。他说:“每见敌设一计攻城而无数策以拒之者,未之思也。”
守中有攻。陈规认为,善守城者不能只守不攻,应该有守有攻,以攻为守,攻防结合。在顺昌之战中,陈规正是运用这一原则,才取得大败金军的战绩。
《守城录》还记述了陈规在绍兴二年()研制的火枪,以长竹竿制成,用于实战。这种火枪是最早的管形火器,在科技史上有重要意义。
《历代兵制》
《历代兵制》是我国第一部兵制通史。南宋陈傅良编著。陈傅良(—),字君举,号止斋,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历代兵制》“上溯成周乡遂之法及春秋、秦、汉、唐以来历代兵制之得失,于宋代言之尤详”。全书史论结合,体现了陈傅良的一些重要军事思想。
寓兵于农。陈傅良通过对历代兵制的比较,得出寓兵于农是最好的兵制的结论。府兵制体现了寓兵于农这一原则,兵农不分,因此,陈傅良称赞它“兵制之善莫过于此”。他认为,寓兵于农有利于使社会安定,有利于负担平均,有利于节省军费开支和备战,有利于调动和集中兵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