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七日,魏徵辞世,唐太宗命令九品以上文武官员都去吊丧,并赐给手持羽葆的仪仗队和吹鼓乐队,让魏徵陪葬昭陵。魏徵的妻子裴氏说:“魏徵一生节俭朴素,现在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这不是魏徵所希望的事。”因此全都推辞不接受,只用布车载着灵柩去安葬。
在为魏徵出丧时,唐太宗登上禁苑西楼,望着魏徵的灵车痛哭不已,非常悲痛。他还亲自为魏徵撰写碑文,并书写墓碑。后来,唐太宗经常思念魏徵,对左右侍臣说:“人们用铜做镜子,可以正衣帽;用历史做镜子,可以看到社会的兴衰更替;用人做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魏徵去世,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
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者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节也,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王季复膳,然后亦复初。食上,必在3视寒暖之节4。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应曰:“诺。”然后退。
武王帅5而行之,不敢有加焉。文王有疾,武王不说冠带而养。文王一饭,亦一饭;文王再饭,亦再饭。旬有二日乃间。
文王谓武王曰:“女何梦矣?”武王对曰:“梦帝与我九龄。”文王曰:“女以为何也?”武王曰:“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文王曰:“非也。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十,吾与尔三焉。”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
所莫:通“暮”。也 节:这里指平日饮食起居。3 在:察。4 节:适度。5 帅:遵循。
周文王在做太子的时候,每天向他父亲请安三次。鸡刚叫头遍就穿好衣服,来到父亲的寝门外,问值班的宫内小臣说:“今天父亲身体怎样?”值班的小臣回答说:“身体大安。”文王就很高兴。等到中午又来到父王的居处,像早上一样向小臣打听父王的身体情况。到了黄昏又一次到父王的居处,像早上一样请安。如果王季身体不安适,小臣告诉文王,文王就马上露出担心的表情,行走时都不能正常地迈步。王季恢复正常的饮食,文王才回复到平时的样子。每当饭菜送上来时,文王一定要亲自察看饭菜冷热是否适度。食毕,饭菜撤下,一定问吃了些什么,命令膳宰说:“所食之余,不要再进。”膳宰答应说:“是。”文王才离开。
后来,武王侍奉父亲文王,也遵循文王的样子去做,而不敢希求比文王做得更好。文王有了疾病,武王不脱冠、不解带地一直守在身边小心看护。文王吃一口饭,武王也吃一口饭;文王吃两口饭,武王也吃两口饭。这样一直过了十二天,文王才痊愈。
文王对武王说:“你做了个什么梦?”武王回答说:“我梦见了天帝给我九颗牙齿。”文王又问道:“你以为这个梦有什么暗示吗?”武王说:“西方有九个国家,君王最终将拥有这九国。”文王说:“不是这个意思。古代称年齿为龄,齿也就是年龄。我将活一百岁,你大概只有九十岁。我给你三岁吧。”结果文王活到九十七岁而死,武王活到九十三岁而死。
成王幼,不能莅阼者。周公相,践阼而治。抗也世子法于伯禽,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道也。成王有过,则挞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文王之为世子》也。
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皆于东序。小乐正学干,大胥赞之;籥师学戈,籥师丞赞之。胥鼓《南》。春诵3,夏弦4,大师诏之。瞽宗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
所莅阼:指天子即位,治政。阼:指阼阶,为人主所登之阶。也 抗:举出。3 诵:诵读歌词。4 弦:用琴瑟等弦乐器演奏。
成王年幼,不能身临堂上南阶的主位来治理国政。他的叔父周公旦任丞相,代替天子治理天下。周公举出太子应遵守的法规要求伯禽,目的是要让成王从伯禽身上懂得父子、君臣、长幼之间关系的种种道理。成王如有了过错,周公就鞭打伯禽,这样一来成王就懂得做太子的道理。以上是《文王之为世子》篇。